上海后花园论坛

诗韵夏荷

作者: 董国宾2023年05月22日散文随笔

夏又至,荷算一景。到古诗词里走一趟,便得荷魂。

概因喜荷,人们给予它很多名字,莲花、芙蕖、水芝、水芸、泽芝、菡萏、芙蓉、红蕖、溪客等,一个比一个有诗韵。荷天生就是写诗作词的料,怪不得古人泼墨如水,留下读不尽的千古荷香诗。

上海后花园论坛陆游《梦行荷花万顷中》:“无风天际路茫茫,老作月王风露郎。只把千樽为月俸,为嫌铜臭杂花香。”这首诗作,语言柔缓,说理却深刻入骨,内蕴极是深厚。笔墨一点,便道出荷的高洁和做人的准则。笔调十分明朗豁逸,令人思想通畅,目明耳清,不失名篇。它是说,诗人梦见自己到天上当了管理荷花的月王和风露郎官,只愿把千樽美酒作为每月的俸禄,因为怕铜臭污染了荷花的香气。寥寥几句,便把荷之魂与荷之美勾勒出来,亦可看出诗人洒脱高尚的情怀。

上海后花园论坛王昌龄《采莲曲》: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”这幅采莲图,画面隽美,秀色起伏,诗镜极佳,读着读着便沉醉其中,自然会遐思出一片美意,感觉每一个字都是花朵。这首从千年诗坛中走出来的采莲诗,构思的匠心和奇妙,散发出一片清越生动和欢快,读进去了,就走不出来。那艳艳的荷花丛中,楚楚的采莲少女与荷争美,让人一眼便看出荷的姿容和境界。

上海后花园论坛清代李渔《笠翁偶集.种植部》中说:“芙蕖(指荷花)可人、可目、可鼻、可口、可用”、“有风既作飘摇之态,无风亦呈袅娜之姿”、“避暑而暑为之退,纳凉而凉逐之生”。李渔在诗文中赞美荷的可人和媚姿,还说“无此四花(春之兰花、夏之荷花、秋之海棠、冬之腊梅),是无命也”、“予四命之中,此命(指荷花)为最”。李渔以命喻荷,不用多说便知荷在其心中尤重尤珍。

上海后花园论坛李白《折荷有赠》诗云:“涉江玩秋水,爱此红蕖鲜。攀荷弄其珠,荡漾不成圆。”诗人是写要给心中思念的美人送一支美丽的红莲。孟浩然的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,描写了荷袭人的香气。白居易“蔷薇带刺攀应懒,菡萏生泥玩亦难”,是说荷不容亵玩。古人以荷入诗,字句里传出荷的美隽和品质,给人一片清丽和旷达。

“最怜红粉几条痕,水外桥边小竹门。照影自惊还自惜,西施原住苎萝村。”郑板桥的《芙蓉》,乍看笔淡墨清,却极是自然纯真。通过貌美村女的自惊与自惜,一声轻叹便说尽荷花天然之美,很是入心和真切。

家居乡野,村东边有一清塘,入夏时节,一朵朵荷便绽开了,大口大口吐着幽香,小村庄的一角天空里,一片白洁和红艳。想来荷锄的相亲是掉进美里了,夏荷的雅意和诗韵,也都跑到早出晚归的日子里面去了。

夏日炎炎,就去读诗。读古人的夏荷诗,我明白了很多。

欢迎投稿,注册登录 [已登录? 马上投稿]

猜你喜欢